经常突然有便意?排便习惯改变反映健康问题
「BB有便便喇!」这句奶粉广告的经典金句反映出家长非常着紧小朋友的便便习惯,因为便便情况是观察肠道健康的指标之一,若宝宝出现肚泻、便秘等,代表有机会患上消化不良、肠胃炎、食物敏感等问题。
反观成人偏偏对自己的大便习惯没有太为意,有些人认为「无正常排便习惯」属小问题,有部分人则对这类较私人的话题感到难以启齿。其实大便形状、颜色、多寡、软硬及习惯等都可以反映我们的身体状况,例如膳食纤维量是否足够、又或有否肠敏感等问题。究竟大便习惯是如何定义为有改变呢?万一有改变又表示有甚么健康问题?
大便习惯改变的定义
正常健康的排便频率从一天3次到3天一次,而排出的大便形状呈香肠或蛇状、表面光滑。可是,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例如本来3天一次,突然1天一次或1天多次;或是原本一天3次,突然变3天才一次,且持续数週或以上,就是明显的大便习惯改变。
引致大便习惯改变的原因
造成排便习惯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及工作压力的影响,严重则可由肠道疾病或其他病症引起。
- 紧张情绪
- 情绪跟肠道健康息息相关,但感到压力或焦虑时,也会导致肠道变得敏感,改变排便次数。
- 饮食习惯
- 对奶类食品敏感或进食了刺激性食物,刺激肠道蠕动;或者少喝水、摄取膳食纤维不足等饮食习惯,导致便秘问题。
- 药物影响
肠道疾病改变大便习惯
撇除以上成因,不少肠道疾病的常见病征也包括大便的规律改变,例如肠易激综合症、憩室炎、炎症性肠疾病,更包括最令人忧虑的大肠癌和胃癌。大肠癌的症状有机会与其他良性疾病相似,但大肠癌患者的症状多数是持续及不断恶化,会出现大便规律、形态改变,或颜色呈深黑色(俗称「痾黑屎」),大便时出血或带黏液等。此外,出现便血或排出黑便,也有可能是胃癌的征兆,所以患者要观察大便习惯改变之外,要留意是否伴随以下大肠癌的病征,包括︰
- 便血、排便不净或困难
- 腹部有硬块、持续不适
- 贫血、体重无故下降
- 曾患或怀疑患上肠道疾病
如曾出现两项或以上的症状,应该尽快咨询医生,并考虑接受肠镜检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切忌置之不理。
透过大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全方位检查肠道内璧,若发现大肠瘜肉,可即时切除并抽取其组织化验,检查是否有癌变风险,还有潜伏在肠道内外的疾病。惟部分肠道疾病,例如肠易激综合症,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诊断测试或检验,但医生会因应病人情况建议接受大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或接受血液、大便样本化验、食物过敏测试等有助断症。
如何处理大便习惯改变?
除了适时求医及接受大肠镜检查找出潜在病因,患者可服用益生菌补充剂(Probiotic)调节主宰人体免疫力的肠道微生态,不但有助稳定排便习惯,而且提升整体免疫力。根据中大港大联合研究发现一种名为「青春双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的益生菌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减低患上跟免疫力弱的相关疾病或併发症。此外,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改善,相信可减少因大便习惯改变带来的不便。
以下是针对排便变频密的改善建议︰
- 作息定时及保持适量运动,以助减压
- 限制或避免摄取酒精、咖啡因、乳糖、麸质、山梨醇(人工甜味剂)
- 控制进食非水溶性纤维食物的份量(如:全麦稻米、全麦麵包)
- 进食水溶性纤维食物,有助改善腹胀(如:燕麦、亚麻籽)
- 改善焦虑、受压情绪,减轻肠胃不适的征状
以下是针对排便次数减少的改善建议︰
- 建立少肉多菜、多喝水的饮食习惯,每天要吃3-4份或以上蔬菜、2至3份水果(如橙、雪梨等)
- 选用高纤维的谷物类食物,如麦包、麦皮、红米饭
- 每天适量运动,有助肠臟蠕动
- 作息定时,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可在早上起来先喝水以增加便意,或在早餐后上厕。
所有资讯只供参考,并非治疗建议,医专荟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疑问,请向专业医护人员查询。
医专荟热线:(852) 9699 1330
电邮: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