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內窺鏡檢查|檢查流程及準備|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
胃內窺鏡檢查,俗稱「照胃鏡」,透過精細鏡頭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壁是否有胃瘜肉、潰瘍等狀況,檢查過程中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進行止血、切除瘜肉。
胃內窺鏡檢查流程及準備知識分享,有助於病患放鬆焦慮身心
現代人的飲食不規律,喜好高熱量,油炸,加工過度等食物,飲食結構不健康,也總是餓一頓飽一頓,長年累月下來健康的胃逐漸發展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有胃病的現代人實屬常見,如感覺胃不適,經常胃酸,胃脹,胃痛,噯氣等,還需做胃內窺鏡檢查,判斷胃病發展情況,通過內鏡檢查判斷胃病達到怎樣的程度,及時準確治療炎症,潰瘍,腫瘤等。
目錄
1.什麼是胃內窺鏡檢查
2.適合做胃內窺鏡檢查的病情
2.1.1上消化道症狀
2.1.2不明原因出血
2.1.3高危人群
2.1.4造影檢查不確定
3.胃內窺鏡檢查有何注意事項
3.1.1檢查前準備
3.1.2檢查過程
3.1.3檢查後須知
1.什麼是胃內窺鏡檢查
胃內窺鏡檢查也叫做胃鏡檢查,主要用於檢查胃部疾病,通過胃鏡進入胃部能順次,清晰觀察食道,胃部內的粘膜狀態,胃部內的息肉,潰瘍,炎症,腫瘤等可通過胃鏡清楚觀測到情況,有助醫生的診療。
2.適合做胃內窺鏡檢查的病情
2.1.1上消化道症狀
患者出現了上腹部不適,有脹痛,胃部灼熱反酸,有吞咽不適,噯氣,經常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警惕胃癌的初期症狀,理應做胃內窺鏡檢查進一步判斷胃部疾病。
2.1.2不明原因出血
有些患者出現了不明的急性,慢性的上消化道出血,從肉眼上無可診斷具體病因,需急診安排胃內窺鏡檢查,確定好病因才能針對止血治療。
2.1.3高危人群
家族有患食管癌,胃癌的直系親屬,親人要定期體檢,建議每3-5年做次胃鏡檢查。
2.1.4造影檢查不確定
當患者通過做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卻不能確定病變,症狀,或者檢查出的結果不符合,就可用胃內窺鏡檢查,直觀觀察胃部狀況,進一步診療。
3.胃內窺鏡檢查有何注意事項
3.1.1檢查前準備
做胃內窺鏡檢查前,要先做心電圖,瞭解是否滿足做麻醉無痛檢查的條件。醫生瞭解病人有無懷孕,經期,或正在服用的藥物,檢查前告知醫生。之後,病人簽署同意書,在安瓶門診預約檢查,或入院進行等待預約時間檢查。
3.1.2檢查過程
病人要空腹做檢查,左側臥躺,帶上牙墊,在開始檢查前已經為患者輸入鎮靜劑,進入昏睡後醫生開始檢查,將胃鏡從口放入胃內,胃鏡順著喉嚨到達胃部,此時病人已進入麻醉階段無痛感。整個胃部檢查過程大約持續15-30分鐘,視病人情況而定。
3.1.3檢查後須知
胃內窺鏡檢查畢竟是將內窺鏡深入胃部的檢查方式,在完成檢查後,可能出現胃脹,胃痛感,均屬正常。病人麻醉失效大概是1小時左右,病人醒後可能意識不太清楚,需要有家人或者朋友陪同。檢查後患者不能騎車或開車。在胃內窺鏡檢查一小時後才能吃東西,以流食為主。檢查存在腸胃氣脹,或喉部不適,做過胃息肉切除輕微疼痛感均屬正常,如果不適超過三天以上要到醫院就醫。
經常感覺胃部不適,要診斷胃部疾病,建議採用胃內窺鏡檢查,通過內鏡檢查更好清楚看到胃部病變情況,在當下屬於先進的醫療檢查手段,無痛胃鏡檢查避免了疼痛,價格合理,及早發現胃部病變,採取相對治療措施。
Recommended reading
胃內窺鏡檢查|檢查流程及準備|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
胃內窺鏡檢查,俗稱「照胃鏡」,透過精細鏡頭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壁是否有胃瘜肉、潰瘍等狀況,檢查過程中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進行止血、切除瘜肉。
胃內窺鏡是甚麼?
胃內窺鏡檢查(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OGD),俗稱「照胃鏡」,是將一枝可屈曲、直徑約0.9至1.2厘米的軟管,經由口腔、喉嚨放入上消化道檢查,透過軟管末端裝置的鏡頭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壁是否有瘜肉、潰瘍等狀況,並可抽取組織進行幽門螺旋菌快速測試,或視乎病人情況進行止血、切除瘜肉。

若出現火燒心、吞嚥困難、持續嘔吐、上腹痛等腸胃不適,應接受胃鏡檢查,以檢查是否患上胃部疾病。

檢查流程
病人左側臥床,並戴上膠牙墊。醫生會於病人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並注射適量鎮靜劑及止痛藥(病人保持清醒但較放鬆),或在監控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下進行檢查。
醫生會將胃鏡經由病人口腔、喉嚨放入上消化道進行檢查及治療。
若檢查期間發現瘜肉或病變,會即時切除並抽取活組織,送往化驗。一般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時間視乎個別情況。
在檢查期間,醫生需將氣體注入胃內,輕度擴張胃壁作詳細檢查之用;病人或會有胃脹或痛的感覺,而喉嚨也會有輕微不適。
檢查完成後,病人一般會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完全清醒。當病人甦醒後,醫護人員會密切監察病人情況。
醫生會向病人解釋結果;活組織化驗結果,一般可在數天內收到,醫生會另作安排解釋報告。
檢查前準備
飲食準備
- 檢查前六小時開始禁食,但還可以補充適量水份。
- 檢查前兩小時須完全禁止飲食。
其他準備
- 醫生會先向病人解釋檢查原因、流程及有機會發生的併發症,病人理解相關資料後簽署同意書。
- 如有藥物敏感紀錄,或正在服食糖尿藥、薄血丸、亞士匹靈等藥物的人士,應預先通知醫生,並根據指示於檢查前暫停某些藥物。
- 檢查前病人須除去眼鏡、隱形眼鏡、飾物、金屬物品及假牙等。
檢查後護理
- 由於檢查過程中會注入氣體擴大胃壁檢查,病人或會有暫時性輕微胃脹或痛楚,隨後逐漸好轉。
- 檢查後必須卧床休息,待鎮靜劑及麻醉藥力減退後,經醫護人員評估後,方可起床活動及進食(一般於完成胃鏡一小時後方可進食)。
- 由於鎮靜劑和麻醉藥會短暫影響協調和判斷能力,所以檢查後24小時內,應避免喝酒、駕駛、操作機械、作出任何重要決定,或簽署法律文件。
- 依時覆診聽取檢查結果。
- 遵照醫護人員指引服食藥物。
- 若出現腸胃出血或腹部劇痛,病人應立即求醫,並向醫護人員說明曾進行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或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
- 注射鎮靜劑後的副作用︰呼吸困難、血壓低、休克或過敏等。
- 有機會感到噁心或胃部脹痛等不適。
- 較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吸入性肺炎、胃部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及感染等,但併發機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