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平衡腸道好菌相得益彰

分類: 最新文章 標籤: 胃痛, 腸鏡檢查, 腹痛, 大腸鏡, 痔瘡, IBS, 腸易激綜合症, 益生菌選擇

腸道微生態失衡|增加益生菌攝取量 濕疹不適有望改善|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

腸道微生態失衡,人體免疫力減弱,會引起濕疹等問題。增加益生菌攝取量有助改善腸臟健康及免疫系統,紓緩濕疹翻發。即看內文了解那些益生菌有助改善濕疹等問題!

腸道微生態失衡引起濕疹病發,巧用益生菌改善濕疹方法幫助腸道健康2222

具有一定傳染性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感染過新冠的人群有可能會引起長期綜合後遺症,也被稱為:長新冠,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周或數月出現了併發症或持續症狀。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感染新冠後之所以出現類似濕疹的併發症,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很大關系,可通過益生菌改善濕疹,平衡腸道微生態環境。

目錄

1.瞭解腸道微生態失衡

1.1.1認識腸道微生態

1.1.2腸道微生態失衡的影響

1.1.3腸道健康與濕疹的關係

2.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2.1.2飲食均衡

2.1.3補充益生菌

3.益生菌調節濕疹大有裨益

3.1.1調節消化道微生態平衡

3.1.2控制身體炎症的產生

3.1.3鞏固肌膚屏障

3.1.4提升抵抗力

1.瞭解腸道微生態失衡

1.1.1認識腸道微生態

如果大家認識腸道微生態,對人體微生態系統就會有全新的認識。人體微生態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等數萬億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分佈在人體的表面面膜部位,如口腔、呼吸道、皮膚、泌尿生殖,胃腸道等。存在在胃腸道的微生態是分佈數量最位廣泛且最多,因此也就有“腸道好,人長壽”的俗語。

1.1.2腸道微生態失衡的影響

腸道是人體的最大免疫器官,本身微生態分佈數量最多,如果此時腸道微生態失衡,有益菌和有害菌平衡被打破後,當有害菌在腸道內佔據上風,腸道菌群失調就會誘發多種疾病,如腹瀉、腹脹、消化不良,濕疹等。可見,腸道微生物和人體有密切關係,腸道微生態失衡會影響人的代謝、生長發育,免疫力等,可以說腸道健康直接關係著人的整體健康。一旦打破了腸道微生態失衡,就容易被病毒攻擊,“長新冠”患者也正因此出現併發症,持續症狀。可見腸道菌群的平衡有多重要。

1.1.3腸道健康與濕疹的關係

大部分濕疹與腸胃系統有關系,慢性的消化系統疾病,胃腸道功能性障礙等,也可能會加重濕疹,因為我們的身體健康與否和腸道菌群有密切關係,當腸道微生態失衡,表現在皮膚上,就會出現各種類型的濕疹,濕疹就通過益生菌改善。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的研究也表明,多達81種腸道細菌和多種新冠後遺症相關,且發現在“長新冠”患者的腸道中少了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所以腸道微生態失衡狀況也引起了感染新冠後出現併發症,也就證明了濕疹和腸道微生態失衡有一定關係。而腸道微生態失衡所引起的濕疹就可通過益生菌濕疹改善,補充益生菌調節胃腸道功能,加速調整腸道菌群紊亂的結構,提高益生菌濕疹療效,也降低復發率。

2.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2.1.1適當運動

長期不運動和堅持有規律運動的人,腸道健康程度不同,適當的運動鍛煉會加強身體健康,也有利於調節腸道微生態失衡,保持腸道細菌組合的健康。濕疹病人適當鍛煉,再補充益生菌濕疹改善的速度更快。

2.1.2飲食均衡

規律且健康的飲食會利於腸道微生態失衡的調節,日常飲食多吃膳食纖維食物及發酵類食物,如酸菜,泡菜,或者多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能培養腸道益生菌的產生,益生菌濕疹的改善有利,減少皮膚疾病的產生。另外,有色素,防腐劑,甜味劑這類添加物的食品就儘量少吃,多吃穀物,蔬菜,水果,菌類更合適。

2.1.3補充益生菌

當腸道微生態失衡,就應及時補充益生菌,它也是腸道微生態調節劑,能改善腸道微生態,那麼益生菌濕疹有效調節失衡的菌群,腸道微生態失衡得到改善,腸道更健康。

3.益生菌濕疹調節大有裨益

3.1.1調節消化道微生態平衡

人體的大腸內有大量的細菌,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同平衡的腸道健康。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就針對益生菌濕疹改善的問題進行研究,通過針對隨機抽樣的265名香港市民數據分析,有近8成的輕微至中度濕疹患者,在經過服用針對提升抗敏能力的益生菌後,益生菌濕疹得到了有效改善,濕疹患者由腸道微生態失衡就能通過服用益生菌濕疹調節腸道的過敏因數,調節了腸道微生態失衡,益生菌濕疹病情有得到改善。當然,患者也可提前做腸道菌群測試,瞭解腸道細菌結構,再符合合適的益生菌劑量與時間,通過有益生菌濕疹改善。

3.1.2控制身體炎症的產生

人體免疫系統過渡活躍下產生諸多發炎因數,刺激皮膚角質層,出現濕疹等疾病,通過外用藥物和內服益生菌濕疹的免疫藥物進行針對治療,幫助患者控制炎症。有益生菌濕疹就此得到了針對性治療。

3.1.3鞏固肌膚屏障

濕疹造成的原因較多,不少的濕疹患者就是因為皮膚角質層的結構問題引起,當過敏病菌進入皮膚內刺激免疫系統就會引起發炎,產生炎症等等。補充有益生菌,是會降低感染濕疹的風險,它會有利於鞏固肌膚屏障,益生菌濕疹情況減少。

3.1.4提升抵抗力

改善人體腸道微生態平衡問題,是根治濕疹的良好方案,濕疹的源頭是病人存在的免疫功能異常,患有皮膚屏障。那麼服用益生菌濕疹就有了改善,診治根治。堅持服用益生菌能調節腸道的菌群平衡,有益生菌濕疹改善了,也提高肌膚屏障和身體抵抗力,如此可抑止和消退濕疹。

益生菌濕疹的診療方案開始被更多醫學專家關注,“長新冠”患者也對腸道菌群進行測試,判斷是否能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益生菌濕疹的診治,降低新冠併發症。

 

Recommended reading

腸道微生態失衡|益生菌改善濕疹|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

缺乏益生菌會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免疫力減弱,引起濕疹等健康問題。攝取足夠益生菌有助改善腸臟健康,提升免疫系統,更有助減低濕疹病發。

益生菌補充

益生菌是近年熱門的營養補充品,功用類似腸道內不可缺少的好菌,當攝取後可促道腸道微生態的平衡,一般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菌種,當中以乳酸菌佔多數。早前中大及港大研究更發現腸道益生菌多寡影響接種新冠疫苗後的抗體水平。研究團隊發現腸道微生態於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擔當重要角色,腸道微生態失衡不單削弱產生抗體的能力,還有可能引致炎症風暴,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另外,新冠患者的腸道健康也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即使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長新冠(Long COVID)」。

認識益生菌

事實上,益生菌並不是新興的營養補充劑,早於 20 世紀初,諾貝爾獎得主 Elie Metchnikoff(後人稱之為「益生菌之父」)已經提出益生菌的初步概念,他認為當人體攝取適量有益的微生菌後,身體機能會逐步改善。

後來Metchnikoff的理論得到多項研究證實,當中有美國國家補助及綜合健康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提出的定義,益生菌是「類似在人類腸道發現的有益微生物的活微生物(大部分情況下為細菌)」。這些「好細菌」能幫助消化食物、消滅致病的微生物,以及製造維生素。有些研究發現只要處方足夠分量的益生菌,有助改善人體健康。

缺乏益生菌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

人體的腸道內分別有好菌、壞菌和中性菌。好菌會保護人體免受壞菌攻擊,但當好菌不足時,中性菌會隨好菌與壞菌的比例多寡而轉變,所以當壞菌佔多數時,中性菌亦會跟隨壞菌攻擊人體,以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引伸其他健康問題。

為甚麼會缺乏益生菌?

出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源於五個主因︰

  1. 身體機能隨年齡增長老化
  2. 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
  3. 過大精神壓力
  4. 日常攝取益生菌不足
  5. 濫用抗生素等藥物

由於人體不能自主製造好菌,因此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平衡腸道的菌類。

益生菌有多方面益處

簡單來說,現今醫學界認為益生菌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各種正面影響,例如:幫助維持人體內理想的微生物圈;穩定消化道的屏障,以抵抗不良的微生物,或製造物質抑制它們的生長;協助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圈當受到擾亂後(如服用抗生素或生病後)回復正常;去蕪存菁,趕走不良的微生物,以及刺激免疫反應等。

益生菌好處

腸胃健康可謂「第二個大腦」,情緒和腸胃健康互相影響,情緒緊張可引致腹痛、腹瀉、便秘、食慾不振、噁心等腸胃病症狀,嚴重者更會有腸易激綜合症問題。總括來說,服用益生菌有助改善七大健康問題︰

  • 腸道問題
  • 心血管疾病
  • 濕疹及過敏症狀
  • 尿道炎及陰道炎
  • 脫髪
  • 自身免疫力低
  • 心理睡眠健康

每日該攝取多少益生菌?

每日的益生菌攝取量因人而異,根據多項研究發現,一般每日攝取達100億至200億(10-20 billion CFU)益生菌量,可有效維持免疫系統及腸道消化系統健康;部分人士會依據醫學意見攝取更高劑量的益生菌。

相對攝取益生菌量的多寡,更需注意益生菌株的種類是否足夠多元化,因為不同益生菌的屬及種類各有特性,配合服用才能為身體帶來各種好處。另外,每個人的腸道的微生態菌群具其獨特性,加上益生菌的效用亦受年齡等因素影響,例如幼兒或小童對有效舒緩腹瀉的益生菌才有正面效果。

目前科研結果已證實,某些益生菌菌株對健康有一定裨益,例如:

  • 雙歧桿菌類屬(Bifidobacterium)的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可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引致的「長新冠」症狀;
  • 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可增加陰道內好菌的數量,平衡陰道細菌的酸鹼度,減低陰道或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濕疹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

濕疹患者經常會感到皮膚痕癢,情況嚴重時更會影響日常生活,最令患者困擾是會經常復發,需要口服類固醇或塗外用類固醇藥膏等治療方法紓緩病情。不少人以為濕疹只是皮膚問題,其實是個人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而出現的慢性皮膚炎症。

濕疹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息息相關,因患者身體抵抗力不足,濕疹更易發作。根據中文大學一項對腸道微生態及濕疹的研究,指出濕疹患者腸道內的細菌跟沒有患濕疹的人士不同,部分濕疹患者的腸道更有發炎的症狀。另有多項研究證實益生菌(如乳酸桿菌類Lactobacillus)對紓緩濕疹有一定效用。服食益生菌後有助改善腸臟健康及免疫系統,是藥物治療之外減低濕疹病發的方法。

增強免疫力防婦科炎症

尿道炎陰道炎多與個人免疫力有關,除了腸道會出現微生態失衡問題,女性陰道內的酸鹼度失衡時,也會令本身存在於陰道內的念珠菌大量繁殖;或尿道感染細菌如大腸桿菌等情況,如適逢女士壓力過大、身體狀態欠佳及精神壓力導致免疫系統過低,自然較易發病。有研究證實服用益生菌補充劑,例如Lactobacillus reuteri,有助改善發炎情況。

不過要留意,不同種類的益生菌效用及服用劑量各異,服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
seo 服务